第六节 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护理
来源: | 作者:xsl2002 | 发布时间: 2020-04-29 | 208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一、概述

1.慢性支气管炎:是气管、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。临床上以咳嗽、咳痰为主要症状,连续≥2年,每年发病≥3个月,除外引起慢性咳嗽、咳痰的其他疾病。

2.肺气肿:指肺部终末细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,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,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。

3.慢性阻塞性肺疾病(COPD):当慢性支气管炎、肺气肿患者肺功能检查出现持续气流受限时(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,FEV1/FVC70%),则诊断为COPD

二、病因和发病机制★★★

1.吸烟:为最重要的发病因素。

2.感染:是COPD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,也是本病急性加重的重要因素。

3.蛋白酶-抗蛋白酶失衡。

4.其他:如职业性粉尘、空气污染、机体的内在因素、氧化应激等都可能参与致病过程。

三、临床表现 ★★★

1.症状:①慢性咳嗽、咳痰;②逐渐加重的气短或呼吸困难;③喘息。

2.体征:早期可无异常体征,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肺气肿体征:桶状胸,双侧触觉语颤减弱,肺部叩诊呈过清音、心浊音界缩小、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,听诊双肺呼吸音减弱,呼吸相延长,部分患者可闻及干性或湿性啰音。

四、辅助检查 ★★★

检查项目

临床意义

FEV1/FVC

  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/用力肺活量(FEV1/FVC),简称一秒率,<70%是诊断COPD必要条件

RV/TLC

  残气量/肺总量,﹥40%对诊断阻塞性肺气肿有重要意义

FEV1%预计值

  是评价COPD严重程度的良好指标

肺部X线检查

  早期无改变,晚期出现非特异性改变。因此对诊断COPD价值不大。

血气分析

  对判断有无呼吸衰竭、酸碱平衡失调及类型有重要价值

五、并发症

1.呼吸衰竭:急性呼吸衰竭常在COPD急性加重时发生,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加重,同时具有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临床表现。以Ⅱ型呼吸衰竭多见。

2.自发性气胸:表现为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,并伴有明显的发绀,患侧肺部叩诊为鼓音,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,通过X线检查可以确诊。

3.慢性肺源性心脏病:由于COPD病变引起肺血管床减少及缺氧致肺动脉痉挛、血管重塑,导致肺动脉高压、右心室肥厚扩大,最终发生右心衰竭。

六、治疗和预防 ★★★

1.稳定期(缓解期)治疗

①劝导病人戒烟,避免诱发因素,加强锻炼,增强体质。

②应用药物:以预防和减轻症状,如沙丁胺醇气雾剂,可帮助支气管扩张。

③长期氧疗,吸氧能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,改善生活质量。低流量吸氧12Lmin,吸氧时间﹥15小时/天。

2.急性加重期(急性发作期)治疗

①控制感染。

②祛痰止咳,解痉平喘治疗药物如同稳定期,痰液黏稠者可采用雾化吸入,雾化液中可加入抗生素及痰液稀释剂。对老人、体弱者及痰多者,不应使用强镇咳剂,如可待因等。

③合理吸氧,根据血气分析,调整吸氧的方式和氧浓度。给予鼻导管、低流量(12L/min)低浓度(25%29%)持续吸氧,应避免吸入氧浓度过高引起二氧化碳潴留。

七、护理措施

1.鼓励病人咳嗽,指导病人正确咳嗽,促进排痰。对痰液较多或年老体弱、无力咳痰者,以祛痰为主,按医嘱使用祛痰剂或给予超声雾化吸入。注意雾化后和协助病人翻身后,进行背部叩击,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。

2.合理用氧,对呼吸困难伴低氧血症者,采用低流量持续给氧。每天氧疗时间不少于15小时,因熟睡时呼吸中枢兴奋性降低或上呼吸道阻塞而缺氧加重,为此睡眠时间不可间歇。

3.协助病人呼吸训练,改善呼吸状态

(1)缩唇呼气:在呼气时将口唇缩成吹笛子状,气体经缩窄的口唇缓慢呼出,称缩唇呼气。其作用是提高支气管内压,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陷闭,以利于肺泡气排出。病人将缩唇呼气,融入腹式呼吸之中,便能有效增加呼吸运动的力量和效率,调动通气的潜能。

(2)腹式呼吸:通过腹肌的主动舒张与收缩加强腹肌训练,可使呼吸阻力减低,肺泡通气量增加,提高呼吸效率。训练方法如下:

①以立位、平卧位、半卧位最适宜;立位时上半身略向前倾,可使腹肌放松,舒缩自如,辅助呼吸肌及全身肌肉尽量放松,情绪安定,平静呼吸;

②用鼻吸气,经口呼气,呼吸缓慢而均匀,勿用力呼气,吸气时腹肌放松,腹部鼓起,呼气时腹肌收缩,腹部下陷。开始训练时,病人可将一手放在腹部,一手放在前胸,以感知胸腹起伏,呼吸时应使胸廓保持最小的活动度,呼与吸时间比例为2131,每日训练2次,每次1015分钟。